微信读书

6. 第6集《佛说四十二章经》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微信读书wexindush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大家打开讲议第六面,第五章、转重令轻。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我们修学佛法有两个主题:

(一)无为法的修学:

在生灭流动的个体生命中,我们要试着根据佛菩萨的法语,观照不生不灭的真理,也就是从流动的个体生命,回归到不生不灭的整体生命,从生灭门转成不生灭门,这是佛法的根本法门,也是修学的第一个重点。

(二)有为法的修学:

在整个流转的生命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因缘果报,因为每一期的生命都有痛苦或安乐的果报。从有为法的修学上来说,在成就佛道之前,应该避免自己有痛苦的果报出现;若不想有痛苦果报,则应避免造作罪业。

对业力的修学,依本经的角度,将恶业分为两个方面来说:

(1)未造作:对未造作的罪业,自己要谨慎小心,本经列出身业的杀、盗、淫,口业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业的嫉、恚、痴,这些都是身口意要避免的罪业,因为罪业会召感痛苦果报,所以未造作的罪业要尽量避免造作。

(2)已造作:对已经造作的罪业,应该透过忏悔,使罪业的势力由重转轻。

这段经文是从有为诸法的业力角度,谈到如何修学。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造业前:

造业前的意乐很重要,意乐即是动机。有些人造业前心的意乐很强,譬如他要去拜佛、念佛,谁也不能阻碍他,他是主动积极的。造业前如果是依止强大的上品意乐,所造的业力就特别强大。造罪业亦复如是,造罪业时,心如果是主动积极,别人皆无法劝谏你,你的心如石头般坚固,则这个业力所召感果报的业力也强大有力。

所以造罪之前所依止的意乐,对得果报影响很大。如果所造的业只在特殊的因缘之下,偶而为之,这业力就轻微,因为他没有强大的意乐。因此造业之前的意乐,影响了业力的强弱。

(二)造业中:

在造业过程中所面对的境界,如果造业的所缘境是上品的境界,如父母、师长或清净的佛法僧三宝境界,对这上品境所造的业力,它的势力特别强大。所以在什么样的所缘境中造作,这也影响业力的强弱。

(三)造业后:

造业后是否后悔、追悔,若有追悔,这追悔会折损业力的力量。如果造善业后却后悔,这后悔也会折损善业的力量;反过来说,造恶业后能后悔,这后悔也会折损恶业。

这里佛陀说: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我们在修学的自我调整过程中,虽然还做不到未生恶业令不生,但起码自己要安住在惭愧心中,若有造罪业,事后要自我反省,呵责消灭恶心的相续,如是罪业才能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在大乘佛法中也很强调这观念: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若探讨罪业的根源,身体及口这两者都不能造罪业,它们只是工具,业力的出现一定是由心所推动,罪从心起,所以忏悔也是由内心所发动,心若灭时罪亦亡,若造业的恶念已消灭,则罪业也会被改变。所以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

净土宗广泛的把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这种转重令轻的观念发挥出来,净土宗强调带业往生,带业当然是指带罪业,若带罪业,净土是清净的国土,如何带业往生呢?

净土宗认为往生有两种:一是随业往生,一是随念往生。

一般的非修行者,他的生命只有一种选择,只能随业往生,因为他根本不可能在心中产生正念的力量,他的心完全随境而转,心是散乱的,临命终只有随业流转。

修净土的特色是随念往生,除了少数人是净业已成就,绝大多数人都是随念往生。他的内心中虽还有无量无边的罪业尚未得果报,但他的心情已改变,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内心信愿已具足,对造作罪业,对三界的果报已不生好乐,他内心产生清净信愿持名的正念,在临终时,正念现前,这清净正念带动内心的善业与弥陀感应道交,往生净土。

所以这里的经文告诉我们,若已造罪业,就必须用善念来转罪业,这善念主要是惭愧心,而惭愧心的生起是依止正见,平时对佛法的闻思,产生对生命因缘果报的正确观察,这善念能转变罪业,这即是本章的大意。

第六章忍恶无瞋

前面是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欲知足;这里的经文是讲痛苦的果报,如果有恶因缘的果报出现,佛陀告诉我们要安忍不动。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大智慧的佛陀开示说,恶人闻善,世间上有很多邪见的众生,他们对生命没有正确的观察,只随顺情绪做事。这些邪见的恶人见佛弟子修学善法,不断的改过修善,自我调伏,他内心产生嫉妒,故来挠乱。他以身业粗暴的行动,或以口业的讽刺,破坏修行人的内在善心。

这恶因缘的出现,佛弟子本身并没有过失,自己不断的拜佛、诵经、持戒,这都是善法,本应值得赞叹。但遇到了颠倒的众生,却来破坏这善行,身为没有过失的修行者,遇到这种非理的破坏,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应该善自调伏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消灭内在的瞋心及口业的责骂。也就是说,不必与他争辩讲道理,保持默然。如此对方所加诸的恶行,就不会对自己产生伤害,反而是反弹到对方身上。

这段经文劝勉我们面对邪恶果报时要安忍不动,安忍即是忍辱波罗蜜。诸位若读菩萨戒,会发觉佛陀对菩萨修安忍是特别强调的,佛陀在菩萨戒开示说,莫说平常对人事因缘的伤害,自己不能起瞋心,即使有些颠倒众生杀害我们的父母及国族的人,我们都不能加暴报复,而要安忍不动。虽然受恶因缘刺激时,内心会有烦恼情绪,但修安忍不是强制压抑,强制的压抑不能持久,而且有害身体。佛法的安忍是有真理的疏导,内心有法宝来作观想对治,以疏导内心不平衡的情绪。

蕅益大师在《灵峯宗论》开示说,若遇非理的扰乱,内心应起两种观照:

(一)随缘消旧业想:

我们一定要深信,善业召感安乐果报,罪业召感痛苦果报,所以若有痛苦果报在自己生命中出现,这表示自己在过去生中,一定有这种罪业存在,自己对这个真理应深信不疑。所以现在遇到恶逆因缘,是自作自受,面对这果报,我们应该当作随缘消旧业,消掉这罪业就好,不要再创造新的罪业,所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秧。

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非理的果报,有两种选择:第一是让事情变得更好,第二个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若能以因果的道理来调伏心中不平的情绪,则在伤害最小的情况之下,暴风雨很快就会过去了。若放纵情绪,则只是让事情的伤害变得更加严重。如这罪业所得到的果报只是某一部分的力量,现在起烦恼,又加诸另一罪业,火上加油,这个果报就会增长广大,且于事无补。所以我们面对恶逆因缘,一定要保持正念,观察真理。

(二)作善知识想:

前面方法是消极性的,这里的方法是有积极的一面,就是把恶因缘当做修道的善知识。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是只成就一、两个功德,而是要成就众多的功德,成就万德庄严,如此果报才殊胜圆满。而功德的栽培与环境有关,有些功德是在顺适的环境成就,譬如刚开始栽培禅定与智慧,这要在寂静的环境,没有任何干扰之下修习。《小止观》说,刚开始修习止观要与同见同行共修,不能与放逸众生住在一起,因为他会干扰你的修行。

所以有的功德要在顺适环境中栽培成就,而有的功德必须在恶劣环境中才能栽培,尤其是对众生的宽恕与包容。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冤家当作善知识想,因为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栽培宽恕与包容,这在菩萨道上是特别重要的功德。若对众生没有宽恕与包容,不可能成就大悲心,因为众生是有过失的,若要关怀他,你先要宽恕包容他,吸收他的负面力量,才能帮助他。所以我们不但要消极的调伏自己,也要学习把恶因缘转化成自己成长的机会,转逆缘的势力,变成菩提道的力量。

佛陀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在恶因缘中,内心要安住在真理上作观察,如此才能忍恶无瞋。

第七章恶还本身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身为大智慧的佛陀,他内心安住在两种功德上:

(一)守道:这道是般若智慧,佛陀内心能正确不颠倒的观察生命的因缘。

(二)行大仁慈:佛陀大慈大悲,帮助一切有情众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有一枚命运魔骰》《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新爱下电子书】《馥欲香片》【零点小说网】【小说书包】【志怪书屋】《泰昌大明》《红楼之平阳赋》《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

新书推荐

系统之女配攻略本书禁阅·熹微[斗罗]烨火竹林深处是我家野生动物的日常快穿系统之女配复仇黑篮之神级球员[综]完美穿越员[快穿]桃花游戏宋帝江山卡亚那的树快穿之女配攻略淑妃日常排名第二的超英室友总是在自吹[综武侠]楼上黄昏妹妹的时间快穿之拒绝小白花鸡夫夫(ABO)梦幻傀儡师的综漫快穿之虐渣虐渣做侍卫,朕也是天下无双脸盲狱主修真记再世为狐奋斗吧,小受!囧死个人了不朽之王回到古代开产科跪伏吧,鱼唇的主角!(快穿)海贼王之青王攻略吧,少年(快穿)[埃及神话]超度灵魂也要推行市场经济白莲花,给公主跪下!来做游戏吧!女王大人[大唐双龙]问鼎[综穿]完美执事养成系统变成小白兔的日子(快穿)逆袭吧,女配海贼王之镜花水月开封犬游记三千职业可攻略